跳转到正文内容

标准银行:中国非洲圈地说法言过其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14:51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张宇哲)标准银行集团经济学家西蒙?弗里曼特尔(Simon Freemantle)和史杰文(Jeremy Stevens)在近日发布的报告称,外界对于中国在非洲所谓“圈地”的判断有些言过其实。他们认为,来自海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私人投资者均带动了近期对非洲土地的购买热潮。而中国则出于对当地敏感问题的警惕性,保持了审慎的态度。

  近年,外界一些声音认为,中国通过扩大与非洲的农业合作来发掘非洲大陆的巨大潜力,意图从长期上保证中国国内的粮食安全。

  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为了农业发展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取得或租用的土地面积在5000至6000万公顷之间,中国在其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从政府间土地租赁的角度来看,水源缺乏的海湾国家在该领域较为活跃,而私营企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的贸易量目前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农业产品只占中国进口的5%(1980年为16% )。目前中国多数的农产品进口源自亚洲和美洲,而非洲则处于边缘地位。

  尽管中国大部分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将由国内承担,然而对外合作仍将成为中国应对其总体粮食安全挑战中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中国将把农业方面的援助和对外投资联系起来。中非农业合作主要是发展援助性质的,但其商业性的迹象和战略性的意图也日渐清晰。总的来说,国有农业企业实施着中国政府在非洲的农业投资。截至 2009年,中国已经在非洲实施了超过200个农业项目,越来越多的项目是以盈利为基础的。

  目前中国多数的农产品进口源自亚洲和美洲,而非洲则处于边缘地位。事实上,2009年中非的农产品贸易量不到40亿美元,而当年双边贸易总量超过1000亿美元。2010年从非洲进口的木材、烟草、油籽和可可等商品占中国当年这些商品进口总量的10%以上,而且中国进口商品中只有4.5%的棉花、 0.4% 的橡胶和0.9%的鱼类产品来自非洲。

  同时,过去五年中,中国农产品对非洲大陆的出口比非洲农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更快,这也反映出非洲农业的表现一直欠佳。事实上,2008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达20亿美元,而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稻米、茶叶和蔬菜)为15亿美元多一点。显然,中国正在积极采取增加农业贸易的措施来支持国内食品消费的增长,而非洲目前在中国政府的规划中地位并不突出。

  中国将把农业方面的援助和对外投资联系起来,作为农业政策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前的非洲。事实上, 中国参与核心非洲国家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家主导的发展援助工作是更广泛的企业活动的前哨。和采矿业相比,中国在非洲的农业领域,重点更多地放在发展援助这一目标上,不过目前农业市场的商业性迹象和战略性意图正日益明显。

  最近,中非合作论坛已经向在非洲的中国农业企业提供了物质援助,特别是通过其旗下的中非发展基金。该基金已经向10家在非洲的示范农场提供了支持。此外,在国家对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中,明确表示了对中国在农业、林业和渔业方面走出去的支持,尤其着重于支持发展天然橡胶、含油农作物、棉花和蔬菜、采伐,运输和木材种植、养殖和畜牧业、渔业。不过,虽然农业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但政府对农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积极活跃在农业和农业经营领域的一些较小的私营企业和个人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目前在非洲从事农业经营的公司仍然是大型私企或更多的是大型国企的子公司。

  中国将增强与食品出口国之间的贸易联系。2009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只有40亿美元,占总贸易额不到4%。尽管贸易量相对不高,但中国对非洲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已不言自明。以棉花进口为例,从2001年的800万美元已经增加至2010年的4.62亿美元,油籽进口从14.6万美元增加至4.2亿美元;同时,木材进口增长超过两倍,橡胶进口从最初的1200万美元增加至5800万美元,生皮进口在2001年至2010年之间由670万美元增加至2.21亿美元。

  在非洲,吸引中国的主要有两个核心领域。首先,由于非洲大陆的农业表现一贯不佳,中国可以利用此机会提供发展和技术援助,从而深化双方的合作。第二,中国也更多地意识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量尚未开发耕地的重要性,可以作为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现在的战略仍然主要是以发展援助为目的,但商业性的确是很多农业合作项目背后的动力,其利润几乎全部来源于本地或地区市场。

  中国在非洲进行的投资主要将集中于大豆和棉花等国内需求不断增长的领域。在咖啡、茶叶、橡胶、酒、剑麻以及烟草领域的合作也将显著增加,这充分体现出非洲在上述部分产品生产中的优势。种种因素表明,中非将加强农业贸易合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